姐妹们!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尴尬时刻?上周带娃去游乐场,有个小可爱主动跟我家崽分享玩具,结果我家这位竟然…缩到我背后抠起了鞋带!当时老母亲表面微笑内心暴风哭泣:难道我家娃要当一辈子”社恐星人”?连夜翻遍育儿书+咨询专家后,我发现培养社交力根本不是逼着孩子打招呼那么简单!
先说个颠覆认知的冷知识:宝宝的社交能力从出生就开始发育了!剑桥大学研究发现,6个月大的婴儿就会通过眼神交流传递情绪,1岁半的娃已经能理解简单的社交规则。所以别再等上幼儿园才开始着急啦!
【第一招:把家变成社交练习场】
上周末闺蜜来家里玩,她家2岁娃进门就喊”阿姨好”,我家崽却躲窗帘后偷看。后来我发现问题出在”社交真空环境”——全家围着他转,根本不需要主动社交!现在我们会故意制造需求:”宝贝帮妈妈拿个苹果给爸爸好吗?”结果超神奇,小家伙最近开始主动说”奶奶吃饼干”了!【第二招:玩出来的社交力】
昨天在早教中心偷师到超绝玩法!把过家家升级成”小超市游戏”,让孩子当收银员,必须说”欢迎光临””要找零钱吗”。我家崽从最初只说单词,到现在能蹦出”阿姨你要买胡萝卜吗?”的完整句子,老母亲激动得差点泪洒现场!【第三招:情绪剧本杀】
上次看到两个娃抢滑梯,突然悟了:社交冲突才是最好的学习机会!现在我会用玩偶演情景剧:”熊熊抢了兔兔的积木,兔兔好难过怎么办?”没想到3岁娃竟然想出”我们一起玩”的解决方案!比枯燥说教管用100倍!重点提醒:千万别做这两件事!
1. 强迫打招呼:心理学教授说过,这只会让孩子把社交和焦虑划等号
2. 乱贴标签:那句”他就是害羞”说多了,娃真的会自我暗示成真!
上周带娃去亲子餐厅,他竟然主动和邻桌小朋友说:”我的恐龙可以和你汽车做朋友吗?”老母亲表面淡定,内心已经在放烟花了好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