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!昨天凌晨三点又被娃的哭声炸醒抱起来发现娃疯狂揪耳朵+体温微烫,吓得我睡衣都没换就冲急诊。医生检查完说是急性中耳炎,我才知道原来小婴儿的耳朵这么脆弱!今天就含泪分享掏心窝子的护耳指南,看完能少跑八趟医院!
为什么小月龄宝宝特别容易中耳炎?
原来小婴儿的咽鼓管又短又平(图2画了示意图),喝奶呛到、洗澡进水、感冒鼻涕都会让细菌直冲耳道。国外研究显示,83%的宝宝在3岁前至少得过1次中耳炎,尤其是6-18个月高发期!这些危险动作你中招了吗?
躺着喂奶时奶瓶抬太高(奶液倒流进耳朵)
用棉签掏耳朵(反而把耳屎推更深)
洗澡后只用毛巾擦耳朵外围(耳廓褶皱藏水珠)
感冒时强行擤鼻涕(两边鼻孔同时擤超危险)
亲测有效的预防妙招:
喂奶时把宝宝头抬高30度,像高级餐厅端红酒那样托奶瓶(图3)
洗澡后用婴儿棉球搓成细条,在耳朵口转两圈吸水(比棉签安全10倍!)
空调房戴护耳帽,但千万别捂出汗(我淘到能测温度的智能护耳帽超好用!)
定期检查耳后褶皱(上次竟然在缝里发现半颗溶豆!)
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就医:
连续3天低烧+抓耳朵
耳朵流出黄色液体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…)
对呼唤反应迟钝(可能是积液影响听力)
喝奶时突然爆哭(吞咽会加剧耳痛)
医生开的救命三件套:
抗生素滴耳液(冷藏后使用能镇痛!)
退烧栓剂(比口服见效快10倍)
生理盐水喷鼻(疏通鼻腔能缓解耳压)
康复期护理禁忌:
不要坐飞机(气压变化超致命)
不要潜水洗澡(改成海绵擦浴超方便)
不要强行喂食(准备凉凉的果泥超受欢迎)
经历这次我才知道,原来75%的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!现在每天给娃做”耳朵瑜伽”(轻轻提拉耳廓促进血液循环),家里备着耳温枪随时监测。希望所有宝宝都能远离耳朵感染,毕竟娃痛起来真的全家崩溃啊